由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以“传承·创新·筑梦”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于10月23日—2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全国93所职业院校的领导、专家、非遗大师等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许宝峰率公共教学部教师等一行4人应邀参加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职业院校艺术传承传统教育,不断创新新时代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激发传统技艺活力,总结构建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引领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的发展。研讨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学术报告、经验交流与分享、传统技艺技能展示、论文及案例征集等。与会人员分别围绕传统工艺传承振兴、传统文化育人、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校园传承模式等主题,带来了2场高水平的专家报告、6场精彩的院校交流演讲和1场企业代表交流展示。我校选送视频作品在会场循环播放。
学校以“厚德•崇商”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传艺显礼,融古铄今,打造“茶悦竹风,纸上生花”为品牌的“杭州三绝”主题文化。于2018年申报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并获批,构建了“普适、创新、融合”为主题的“三级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体会工匠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筑牢信仰之基。
大会共征集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论文179篇、案例87个,技艺大师示范项目网络展示43个,传统技艺学生技能网络展示53个。紧紧围绕研讨会主题,以“茶纸扇三艺会绝,吾家国三梦同心”为创作内涵,我校选送作品《承钱塘技艺之精妙、奏华夏文化之礼赞》的“传统技艺学生技能展示”项目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优秀案例分别荣获一等奖,该项目由公共教学部、浙商文化研究所姚水琼、陈晨、孙洪敏和沈洁指导。我校师生递交的《传承浙商文化之蕴,创新文化育人模式》等3篇论文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时公布了“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名单,我校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
6月12日-30日,我校连续举办了嘉兴市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高级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新昌县农产品质量与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庆元县2017年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培训班和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共246人。省农办基层建设处调研员陆益、省供销社业务处处长徐钢军等参加了开班典礼。
参加培训的学员为各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农产品营销大户和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人员,乡镇、街道农合联管理人员以及招商引资干部等。为保证培训质量,我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学员不同需求,与合作方共同商定课程,做到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培训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培训学习和技能鉴定考试相结合。同时,积极组建培训团队,为培训讲师提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概况和学员基本信息与需求,并通过访谈等形式,及时反馈学员意见建议。由于准备工作充分,组织服务到位,管理规范,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们表示,培训课程设计实用性强,授课教师专业素养高,接地气,收获很大
培训期间,浙江农民大学教学管理中心主任李震华一行8人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农民培训工作。听取汇报,随堂听课,详细了解经贸校区上半年农民培训开展情况,对我校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